物种灭亡的速度使新物种描述显得十分紧迫,缺乏有价值的数据支撑,何以能成为新命名的立足点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GigaScience杂志,深圳国家基因库和Pensoft出版社在一项新的合作中提出了一种创新性整体解决方案来描述新物种,为物种命名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范例”(即网络模式)。该方法可以使人们在世界的任一角落下载物种的3D计算机图像,这些数据类型均符合现代生物学要求,包括转录组、DNA条形码、活体动物视频及传统形态描述。科研人员通过这一新方法对一种克罗地亚蜈蚣新物种——“网络蜈蚣”(Eupolybothrus cavernicolus)进行了描述。
1735年,林奈建立的“双名法”分类描述系统使科学家们得以区分不同物种。而今天一种超越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物种描述方法诞生了。该方法结合了多种技术,包括新一代测序方法、条形码技术、新型电脑成像技术,使集生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管理于一体的模型得以检测。这项研究发表于《生物多样性数据杂志》(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其中相关数据储存于华大基因GigaScience杂志的GigaDB数据库中。
E. cavernicolus成为首个除了拥有传统形态学描述之外,还拥有转录组图谱(由华大基因提供),DNA条形码,详细的解剖学X光显微层析图(micro-CT)以及记录行为特点的活体影像等信息的真核生物。为了对这个新物种进行micro-CT扫描,科学家们还首次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形态解剖数据库。在“网络模式”下,每个人可以更好地查看物种信息。
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http://www.bgitechsolutions.cn/the-cyber-centip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