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安全防护的现状及医用配药柜的应用
一、医学安全防护的基本概念
医学安全防护是近年才出现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软件设施(管理体系和操作规范)硬件设施(医疗环境建设和医疗设备)控制生物性及非生物性污染,从而完成对医院内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其他)健康危害的预防。 当前,医院内生物性及非生物性污染主要来源于辐射、病原体、气溶胶、危险废弃物。面临健康危害的病原体、气溶胶的安全防护却相对滞后。
二、病原体、气溶胶医学安全防护的现状
现阶段所使用的抗癌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制剂,大部分的抗癌药物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无明显界限,对人体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均有抑制作用,会出现毒副反应。医护人员在接触抗癌药物时,如不注意防护,也会带来危害。在抗癌药物配制过程中,当粉剂安瓿打开时及瓶装药液抽吸后拔针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备药人员并污染环境。化疗护士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肿瘤化疗的用药方法、适应证、疗效、毒副反应,更需要加强在配药、注药及用物处理上的自我防护意识。化疗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对护士自身的伤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多地引起了许多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制订方案,提出化疗防护的两个原则:其一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与抗癌药物的接触;其二利用专业配置药物的设备尽量减少抗癌药物污染环境。而最新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医院化疗防护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化疗药物已在各医院临床广泛使用,但我国尚未有完善的有关化疗防护法规(中华护理学会正在制订),操作人员对自身保护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国外许多国家比我们做得好,国际几大权威机构为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制定了一整套的安全防护制度和操作规定,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垂直层流安全柜(BSC)配制所有化疗药物,相比之下,我们落后几十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和中华护理学会等调研人员于2000年和2001年对全国74家综合医院和33家肿瘤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以及60家医院骨髓移植层流病房进行了访谈式调查,内容包括化疗药物管理模式、防护设备配置、正确使用情况以及化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等。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医院化疗防护现状不容乐观:9成以上医院化疗操作管理模式落后,6成以上的医院在配制化疗药时没有防护设备,8成医院处理化疗废弃物不符合国际标准,职业防护意识普遍薄弱。
【参考文献】 1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第2版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毛秀英,郭娜,于荔梅,等 中华护理杂志 我国部分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现状的调查
三、医用配药柜的定义及术语
医用配药柜:通过HEPA空气过滤器达到万级洁净度 (粒径≥0.5μm的粒子≤350粒/升)来防止操作者和环境受到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气溶胶污染的专业医疗器械产品。 病原体: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在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HEPA空气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对粒径大于等于0.3μm粒子的捕集效率在99.999%以上及气流阻力在250Pa以下的空气过滤器。
四、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危害的表现
现阶段所使用的化疗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因此对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不但使化疗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同时对于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专业人员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临床研究证实这些潜在危险都与其接触剂量有关,接触药物剂量多则会给人体带来毒性反应,并且会引起一些长期潜在的危险。因此要求专业人员在接触化疗药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采用安全防护措施,以加强专业人员职业保护。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肿瘤专家针对细胞毒药物的毒性作用提出,专业人员在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是否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性并对其进行了研究。澳大利亚卫生部门通过特殊显影试验已经证实,在化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当粉剂安瓿打开时及瓶装药液抽取后拔针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吸入人体,危害备药人员并污染环境。
芬兰及美国等国家多位学者的研究都发现了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尿液有诱变性。Hirst不但研究了这种致畸变作用,而且还直接从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尿液中检测出含有一定浓度的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如发现护士在接触PDD后检测护士的尿液中发现铂的含量明显增高,并证明环磷酰胺、氮芥、氨甲喋呤等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使护士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DNA断裂增多。
国内学者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对单个细胞DNA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实验组淋巴细胞慧星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可损伤细胞DNA。以上研究证实专业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根据其毒性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虽然在日常配制药液或给药时沾染的剂量虽小,但是频繁接触化疗药物会因其蓄积作用产生毒性反应。
如造血系统、生殖系统、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但可以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等,而且还会产生远期影响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Stuker研究证明抗癌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接触,而造成女性医护人员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可致胎儿流产明显高于对照组。
接触化疗药物的主要危害表现如下:
1、骨髓抑制 抗癌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特别是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铂类等均有中、重度抑制骨髓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脱发 脱发是抗癌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常见于蒽环类(阿霉素等)、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鬼臼类(vp16、vm26等)及烷化剂(环磷酰胺等)。毛囊上皮生长迅速,对化疗药物敏感,当药物侵入人体后,直接影响DNA分子,干扰DNA或RNA的合成,阻碍毛发根部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不能更新从而发生毛发萎缩脱落。随着接触药物种类和剂量的增加,脱发更加明显。
3、月经异常 环磷酰胺、长春碱等药物均可引起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接触抗癌药物的护士中,月经周期和经期异常者达80%。
4、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损伤 有研究发现,接触抗癌药物护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提示护士淋巴细胞染色体受到损伤;淋巴细胞彗星样发生率明显增高,彗星长度最长达46.27μm,表明淋巴细胞DNA受到损伤。Ensslin等发现,接触抗癌药物护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DNA断裂增多。
5、孕期接触抗癌药物对生殖机能有不良影响 抗癌药物在孕前通过影响卵子和精子的成长,孕期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和胎儿宫内接触[7,10]。护士孕期职业接触化疗瘤药对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有影响,胎儿足月产率低,早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子代出生缺陷率明显增高。
五、医用配药柜的对策、技术措施和工作原理
宏观上要控制化疗职业危害,必须根据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从预防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安全操作,增强防护意识,完善监测系统,提高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社会劳动效益。微观上要从化疗防护设施的建立、化疗药物配制操作规程的制定、化疗药物污染物的处理几方面进行。化疗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对护士造成的职业损伤,需要各部门的重视,全员参与。
医用配药柜是北京康力特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数十家大中型医院肿瘤血液科,从事化疗药物危害操作的医护人员实际情况及需求,同时利用本公司专业特长自行研发的新一代化疗安全防护设备。
设备特点
本设备实现不间断负压万级净化空气排放;移动灵活,安全可靠,无泄露,密封性高;成熟的空气过滤技术,两级HEPA高效过滤器结构;简便易操作,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普及型“有害药物配置中心”。
技术先进性
医用配药柜为针对配制化疗药物研制的专用柜。
柜内为≤—10Pa的负压,使操作柜内有毒气溶胶及微粒不会逸出,避免了对配药及检验科样本试验等医学操作者的健康危害。
柜内万级净化环境的垂直层流过滤系统风速稳定,风速波动范围在正常工作风速0.350的±0.01m/s,**于风速控制的国际水平(±0.02m/s),远远超过国内水平(±0.1m/s);
通过系统内HEPA过滤器向室外进行强排风风速可达4m/s以上,借助HEPA过滤器对有毒化疗药物的吸附作用,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排出室外污染自然环境。医用配药柜除达到空气万级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外,还能够对操作者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及对柜内的操作对象有避免交叉污染等三大作用。
技术参数
型 号 KLT-1220(标准型) KLT-1220D(定制型) KLT-1220T (台式型)
洁 净 度 粒径≥0.5μm的尘埃≤350粒/升(万级)
平均风速 ≥0.35m/s
噪 声 ≤75dB (A计权)
外 型 尺 寸 1200×740×1950mm
无隔板HEPA过滤器 900×420×69(送风) 484×320×69(排风)
最大功耗 0.34kw
电 源 AC 220V
照 度 ≥300LX
气流组织形成 垂直层流
控温范围 室温~40℃
工作原理
运行时,室内空气被吸入操作区底部格栅,在操作区入口处形成特殊气幕,防止有生物危害的气溶胶弥散入室内,从而保护了操作者免受呼吸道吸入感染。此外,经HEPA过滤器过滤的洁净空气向下流动,形成垂直层流通过操作区,防止了药物及实验对象的交叉污染。因操作区上方的垂直层流及风机的抽吸作用形成负压区,故操作时所产生的气溶胶不会上扬,只能随气流进入下部回风系统,避免了操作者皮肤附着感染。静压箱内污染空气通过上排风的HEPA过滤器,万级净化后,排放至室外自然环境。 医用配药柜具有移动灵活、安全可靠、密封性好、独特的HEPA过滤器结构和空气过滤技术,操作空间宽敞明亮等优点。 谨以此文献给广大奋战在抗癌一线的医护人员!